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宋官窑,根据南宋顾文荐《负暄杂录》、南宋叶《坦斋笔衡》、明初曹昭《格古要论》、明代高濂《遵生八笺》,以及《饮流斋说瓷》、《辍耕录》等有关著述所载:宋代有北宋汴京官窑、南宋修内司官窑、南宋郊坛下官窑三种之分属。其产品为宫廷所垄断,烧瓷全部供宫廷专用,失去商品瓷的性质。有的文献按“官、哥、汝、定、钧”排列宋代五大名窑,官窑为第一魁首。但是古今陶瓷学术界对官窑的问题争论颇多,有许多分岐的意见。 在...
甜白为明永乐朝景德镇窑所创制的半脱胎白瓷。胎质精白,釉水莹润,光照见影,视如冰雪,温其如玉,感觉甜净,故称“甜白”。亦称“填白”,是指器面可填彩绘。永乐甜白分厚、薄两种。器型有盘、碗、瓶、罐、爵、壶、高足杯、盏托、盖豆、花浇、烛台等。传世以梅瓶、盘、碗为多见。以胎薄而有暗花者为杰作,其他大件器属厚胎。甜白瓷的装饰,一部分为素面;另一部分为刻、划花、印花等。图案有缠枝牡丹、缠枝莲、折枝花、瓜果、莲托...
陶灶是汉代比较典型的明器 陪葬器物 之一。《释名·释宫室》称:“灶,造也,创造食物也”。《汉书·五行志》称:“灶者,生养之本”。汉代是一个“事死如生”重死轻生的社会,因此陪葬品也有着十分鲜明的时代特征,生者要在死者的墓葬中配置一套陶制的日常生活所需的模型器具,如仓、灶、釜、井、房子、院落等等,所以用它们陪葬在汉代就十分流行。 笔者在收藏、研究历代明器粮仓、粮食量具时,偶然收藏到一件汉代陶灶,...
近日,瓷友万先生像往常一样,又到工地上转悠,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工地的角角落落。忽然,眼睛一亮,看到在一位农民工挖到的明代文化堆积层中,出现一件完整的兽耳瓶,体型不大,周身锈迹斑斑。万先生连忙上前和农民工讨价还价,最终花人民币800元买下。回家后经清洗发现该器物为黄铜质地,且周身布满的锈迹犹如人体长出的老茧那样坚硬,而腹部有一部位明显受到其他物体的保护而丝毫没有锈迹,彰显出当时主人把玩的包浆。该瓶通高...
粉彩瓷始创于康熙五十二年,盛极雍乾时期。粉彩瓷画,是在已烧成素胎的釉面上勾饰纹线,再敷一层氧化砷粉(玻璃白),然后分层次接色渲染,经700—800℃窑火二次烧成。由于低温釉上彩呈色较“五彩”绵软粉润,因而还被称为“软彩”。 这种釉上彩新品种,虽然容易受腐蚀磨损,导致失色伤彩。但是,恰因其彩料描绘器表,呈色柔润鲜艳,给人一种清新亮丽的美感。很快便超越五彩瓷,跃居清中期以后彩瓷的主流,同釉下青花...
南京系六朝古都,六朝是指东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其都城都在建业 今南京 .六朝青瓷是当时烧制于江南地区的青瓷器,以浙江越窑为最美。青瓷虎子是这一时期墓中的随葬品之一,东吴、西晋时的虎子外表浮雕装饰较多;而东晋和南朝的虎子基本上就没有装饰了。 笔者收藏一件东吴越窑青瓷虎子,全长22.9厘米,通高18厘米。器身造型写实生动,观之令人赏心悦目。器物为蚕茧形,头上堆塑刻画成虎头状,圆口方唇...
晚唐诗人陆龟蒙在《秘色越器诗》中赞美越窑瓷器的釉色为:“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越瓷的釉色以青为主,青中带灰,形成特有的“艾叶色”,晶莹润泽。越窑创烧于唐朝至五代时期,烧制技术至宋朝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了。在当时的吴越一带,即现在浙江的余姚、上虞、诸暨等地出现了大量的越窑古窑址,这表明了盛唐政治安定,经济繁荣,制瓷业兴盛。从五代 公元907 960年 起,制瓷业开始设立“御窑”即“官窑”...
粉彩早在清康熙中期就开始出现,粉彩是在康熙五彩和珐琅彩的基础上创造发展出来的。从清康熙年到清末,又到民国时期,景德镇的粉彩瓷器也经历了不同的发展历史,也有了不同的发展内涵。景德镇画师涂菊亭在民国时期的画瓷领域里是比较活跃和突出的一位,是民国时期景德镇绘瓷名家,被称为景德镇第三代粉彩画大师。 此为笔者五年前购得的一件民国23年(1934年)江西景德镇出品的粉彩人物小碟,该器径90毫米、器高18...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岁寒三友是松竹梅的简称,是历代文人雅士托物言志常用的笔墨题材。历代留传下很多有关松竹梅的名句佳篇,这些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紫砂壶艺的创作与发展。 从清初壶艺名家陈鸣远的束紫三友壶到清末制壶高手陈光明的岁寒三友壶,从一代宗师朱可心的三友壶到省工艺大师何道洪的三友壶,无不体现了文人墨客的巨大影响。而以松竹梅岁寒三友入壶,则象征高风亮节的崇高情操,高雅脱俗,历来为人们所...
元青白釉梅瓶 梅瓶创烧于北宋时期,因其口小仅容梅枝而得名,又称“经瓶”。根据考古资料分析,梅瓶既可用于盛酒,也可用于陈设。宋代磁州窑梅瓶上经常书写与酒有关的文字,如“清沽美酒”、“醉乡酒海”等,说明梅瓶确实是作为酒器使用。另一方面,北方地区辽代墓葬发现的壁画中有用梅瓶插花的画面,可知梅瓶也是一种陈设器。 1985年,北京市海淀区永定路元代墓葬中曾出土了一对青白釉梅瓶。瓶高28.4厘米,...
家住市郊的胡先生是一位古瓷器收藏爱好者,有着数十年的淘宝经历。胡先生最偏爱的是一件收藏十多年的釉里红龙纹大罐。因为不知其烧制的年代,常常感到遗憾。多年来,他请了不少收藏界人士和专家前来观赏和鉴定。结果呢:甲说是老(清)仿,乙说是清代的,又有的认为是后仿的……众说纷纭。虽然这样的状况在目前古玩界是常有的事,但执着的胡先生一直想搞清楚这只龙纹陶瓷大罐的身份。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认识了沪上著名古玩专家、央...
据查证,龙泉窑的瓷业生产中心分布在浙江南部的龙泉县。南宋叶在《坦斋笔衡》中记载“江南则处州龙泉县窑,质颇粗厚”。龙泉窑自宋代创烧以来历经元、明、清制瓷,历史长达800余年。 元代龙泉瓷器在元灭宋以后,由于南方的经济基本上没有受到破坏,为当时龙泉窑生产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基本条件。加上水路交通发达,海外贸易增加运输便利,加速促进了龙泉窑的生产和发展,建立了许多窑场,温州地区就有文成、永嘉、泰顺、苍...
清乾隆 珐琅彩山石花卉纹小瓶 此收藏品为宫廷御用瓷器,为清宫旧藏 现藏故宫博物院 高9.1cm,口径1.6cm,足径2cm 瓶小口,短直颈,溜肩,肩部凸起三乳钉,瓶身细长,上腹圆鼓,下腹斜收,卧足。瓶内外及底部均施白釉,釉面细腻莹润。瓶身绘山石、桃花和长春花等,寓意群芳祝寿。上题“长日香风细细吹”,下落“金成”、“旭日”两方红印。外底书蓝料彩“乾隆年制”四字楷书款。 此瓶在...
此收藏品:高:20cm 底径:6.5cm 清—粉彩莲池翠鸟纹瓶—翠鸟纹为明清瓷器装饰之一。翠鸟头大体小,嘴强且直,羽毛有蓝,绿,赤。棕等色。明清之时的翠鸟常与莲池组合为完整的画面,故又称为荷塘翠鸟,或莲池翠鸟,明末清初时陶瓷作品较为流行。康熙之后,莲池翠鸟纹饰不太流行偶有绘制,水平也不高,时代特征并不明显。
图为康熙时期生产的五彩加官进爵图瓷板 名称:五彩加官进爵图瓷板 类别:瓷器 年代:清代 文物现状:北京故宫瓷器收藏品 瓷板边饰为绿彩锦地纹,其间用红彩绘朵花点缀,寓意“绵上添花”。瓷板中十个人物,正面君王身着黄袍端坐在宝座之上,对面一员大将在跪拜受封。立于两旁的文、武官员神态各异,面露喜色。画面中以绚丽的色彩勾勒出庭院、流云、山石花草作辅饰。在表现人物的构图上注重线条...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